什么是手足口病?
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(型),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。主要通過消化道、呼吸道及接觸傳播。
主要癥狀為:急性起病,發熱、口痛、厭食、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,手、足、臀部、臂部、腿部出現斑丘疹,后轉為皰疹,手足部較多,掌背面均有。少數病例病情較重,可并發腦炎、腦膜炎、心肌炎等。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。
手足口病的預防與控制
1.兒童出現發熱、皮疹等癥狀時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,遵照醫生的建議住院或居家隔離治療,同時密切觀察,不要上學校、幼兒園,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,直到全部癥狀消失一周后(自發病之日起至少2周)才可回校(園)。
2.接種EV71疫苗;勤洗手,多通風;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。
3.家長應教育患兒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不要讓兒童喝生水,吃生冷食物,不吸吮手指,外出回家后、飯前、便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,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住口鼻。
4.常用的消毒方法:
注意:使用消毒劑前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,做好個人防護。
糞便:可投入50克漂白粉或倒入適量84消毒液,作用60分鐘后再沖水。
餐具:清洗干凈后煮沸消毒15分鐘。
衣服、被單、玩具、生活用品:清洗干凈后陽光下暴曬,或用500毫克/升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清洗干凈。